深思文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6全本36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咱爹听完咱娘的想法,更是被唬的一屁股蹲坐在泥地上,脑袋摇动的和拨浪鼓似的,“孩子他娘,你莫不是说胡话吧?咱这样的人家,送娃儿去私塾?……”

咱爹的话并没有说完,但是意思谁都懂。

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农世家,送孩子去上学?疯了吧!

种地卖气力的还能有文化不成?再说了,咱朱重八能有这样的好命?

但是咱娘也是铁了心了,她不厌其烦的劝说咱爹,更是让咱在咱爹面前背诵起《三字经》等书籍来。

咱当然是顺从母亲,在咱爹面前哇哇的就毫不停顿的背诵起来,咱爹听不听得懂咱是不知道的,只依稀的记得咱爹当时默默地蹲在门槛口,呆了好久,最终咬咬牙,答应了下来。

“重八,你可要好好努力,咱老朱家的富贵,可是就压在你这娃儿身上了……”

咱爹拍着咱年龄虽小却已经生的有些健壮的肩膀,语重心长道。

从那以后,咱就去了私塾,跟乡里的一位老秀才读书习字。

在私塾里的回忆许多是记不大清了,那教我们读书的老先生姓什么咱也没能记住,也兴许是他从来没有告诉过咱,但是咱依稀记得的是,在那里,先生待咱极好,虽然只有几个月时间的相处,咱还是学到了很多。

而这学到的东西:其一,咱知道了地主们的骄横,连带着他们去私塾读书的娃儿们也瞧不起咱这样的贫农的孩子。

其二,在私塾中一些和我差不多身份的学生被地主的儿子欺负之后,他们大多选择了顺从和懦弱的妥协,只有咱勇于反抗,却也险些被惩罚。

这让咱知道了一个问题,一旦失去反抗的血性,贫农们就永远难以翻身。

当然,这样有深度的总结咱当时是决计难以想到的,咱当时只是怀揣着满心的愤懑,因为贫穷,终究含着泪离开了那个始终让自己留恋却仅仅是停留了几个月时间的私塾。

咱后来常常在想,以咱当时显露的天分,若是可以安安稳稳的读书,没准儿,咱也能在通过读书求功名的路程上走出很远的距离。

那么,在这世上也就仅仅会出现一位泯没在科举大军中的,元廷奴才的一员,最终毫无声息的消逝在历史之中,而不是今后的咱,终究亲手覆灭元朝政权的反抗者——朱元璋。

这么想来,咱真是要感激咱的贫穷,时势造英雄,正是这贫穷,这才造就了咱这无所畏惧、信念坚定的朱元璋。

但是老实说,能安逸的活着,谁会闲的没事儿去造反,去干那些杀头的勾当?

而这个前提咱还愿意把他浓缩,哪怕,仅仅是可以活着。

然而,就是这么卑微的心愿,终究还是破灭了……